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近七成粉丝曾为偶像消费 偶像经济需成熟的产业模式

2019-07-31 09:03:54已围观次来源:工人日报编辑:白依依

  偶像市场一直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因为总有粉丝愿意为自己的偶像掏腰包。

  有调查显示,近七成粉丝都曾为偶像消费,并且年纪小的粉丝反而花钱多。80后的追星族中,愿意为偶像每月花销200元的仅占14%,低于90后。而在不同偶像类型上,年纪越小的粉丝,越喜欢偶像组合,有超过六成的00后追星族的追星对象是偶像组合,追网红、主播的仅为6%。而60后追星族中,喜欢网红、主播的则有四分之一。

  粉丝低龄化、消费支出高,这些特征使得偶像市场正在得到投资者的关注,据艾瑞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总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在从业者看来,偶像市场在欧美和日韩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市场模式,从偶像定位、节目推广到作品变现,拿来即可。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海外市场已经成熟的偶像模式,在国内并不见得都能见到效果。有的偶像组合模仿剧场模式,但如何从剧场走向大众却成了问题;有的偶像组合模拟电视综艺模式,却赶上了电视收视率整体下降,年轻粉丝不爱看电视;还有的偶像组合模仿选秀造势,但往往是选秀期间声势浩大,但真到了演出市场,却拿不出足够吸引观众的作品。

  为什么海外偶像的制造模式,到了国内市场就水土难服呢?

  这是因为,很多偶像的制作方只是学了个皮毛,即学会了人设包装和贩卖,但却没有足够有力的作品支撑。殊不知,即便是“看脸”的偶像,其走向大众也是需要靠传播力较好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好的歌曲。而在这一点上,很多制作方实力依然有限,拿不出好作品,自然小众偶像走不进大众市场。

  也正因没有作品,当下偶像市场才会出现变现难。对于欧美和日韩偶像来说,电视节目、影视剧往往只是增加影响力的方式,而非主要收入渠道,主要收入渠道还是演唱会、握手会等相关活动,以及唱片、衍生品贩售等相关产业链。

  相比之下,上节目、上影视剧反而是国内不少偶像组合的重要收入来源,相关活动、产品收入较少,缺少影响力变现渠道,或者说是缺少可以将偶像影响力变现的载体。结果,偶像产业的收入,只是在偶像本身、经济公司和传播平台之间简单分配,并没有惠及更多从业者和经营者。

  成熟的偶像市场,不仅需要成熟的作品,还需要成熟的产业模式。比如,偶像的制作方,以及偶像定位、文艺作品模式和商业变现模式要相对固定,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偶像组合的人气以及带来的收益,不会因为人员变化而出现较大起伏。

  要知道,即便是成员更替很快的女子团体,海外偶像组合的运转时间也较长,韩国的组合少女时代 2007年成立至今已经有12年,日本的偶像组合AKB48从2005年成立至今已经活跃了近14年,早安少女从1998年出道至今已经21年,成员不断新老接替,在这期间积累了充足的粉丝数量以及购买力。当然,在这期间偶像组合的诸多作品,传播力也不容小觑。那么,在2000年代火热的国内偶像,不论是单人还是组合,还有多少活跃在网络时代呢?

  偶像经济绝不只是找个“好脸蛋”那么简单,一个偶像组合要想在屏幕上成功并且具备变现能力,是要以足够打动更多消费者的作品为前提,以成熟的制作和商业模式为保障。

  赵昂

window.onload = function (){ var oLi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ab").getElementsByTagName("li"); var oUl = document.getElementById("ms-main").getElementsByTagName("div"); for(var i = 0; i < oLi.length; i++) { oLi[i].index = i; oLi[i].onmouseover = function () { for(var n = 0; n < oLi.length; n++) oLi[n].className=""; this.className = "cur"; for(var n = 0; n < oUl.length; n++) oUl[n].style.display = "none"; oUl[this.index].style.display = "bloc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