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创新灵感: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5-12-09 13:08:40已围观来源:知识产权报编辑:夏雪

  当一位咨询师与大型企业高管进行对话,与他们讨论有关创新的问题时,他发现困扰这些企业管理者的共性问题是:他不知道员工大脑中是否充满了创意,他不知道如何让员工每天都充满动力地进行工作……

  创新是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笔者与众多创新创业者闲谈时,听到他们口中提起最多的一个词就是idea。那么创新灵感从何而来?如今书店里讨论创新创意的图书琳琅满目,介绍各大公司创新创业经验的也大有所在。其实,寻找创新灵感没有什么秘诀可言,许多创新都需要一个孕育过程,是发明者长期投入和努力的结果。

  著名的“一万小时理论”认为,任何人只要专注于一个领域,5年可以成为专家,10年可以成为权威,15年可以成世界顶尖。同样,真正对人类社会有价值的发明创造,都不是普通人灵光一现的创意,而是科学家经过数年的潜心钻研,只有对一个领域的技术知识有了深入了解,才能把握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纵观各行各业的发展,从传统制造业到新兴技术领域,每一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都出自大企业之手,他们掌握着一个行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对技术的未来走向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而那些异军突起、走在科技前沿的小公司,也多是由一批心怀创新热情、知识储备丰富的年轻创业者构成。可见,企业要想拥有创新灵感,需要以扎实的知识积累和技术研发为基础。此外,企业还需尽快将灵感转化为创新成果,并通过专利进行保护。

  除了知识储备,创新灵感的获得还需要企业的创新者拥有改变世界的理想。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976年,乔布斯与沃兹尼亚克共同创办苹果公司时,乔布斯的理想是让每个人拥有一台电脑。1979年,当美国的施乐公司研究室向乔布斯展示了一套原始、粗糙的图形用户界面时,乔布斯认识到这项技术将有助于让电脑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后,乔布斯将该技术应用于苹果公司的电脑中,从而拉开了全球图形化电脑界面的序幕。而施乐公司的科学家之所以未能认识到这项技术的潜力,就是因为他们将目光仅仅局限在用其制造新型复印机上了。

  企业的创新灵感很少孤立地产生于某个人的头脑中。当今社会的许多研究都是跨学科的技术应用,有时候从事技术研发的科学家,由于约定俗成的实验模式,可能会被禁锢在一些规定好的条条框框中。固步自封难以进步,要想找到突破口,就需要不同人的观点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只有让不同技术领域的员工加强合作,才能帮助企业找到新的起点和切入点。

  乔布斯曾说:“创造性是桥梁、是纽带。”所谓桥梁和纽带,便是要从其他行业中搜索创新灵感。无论是电话簿、钢琴等,这些都是乔布斯创新灵感的源泉。众所周知,产品设计始终是苹果公司产品的核心,在重点培训员工创新源动力的内部机构——苹果大学的课程设置中,这点也不例外。进入苹果公司的员工不乏顶尖学府的“学霸”,为了加强不同领域技术的交流和碰撞,苹果大学的讲师也来自各行各业,包括设计师、编辑、作家,以及来自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等名校的教授。例如,苹果公司颇具线条感的设计,其创新灵感来源正是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在苹果大学里,负责相关内容的讲师会分析毕加索著名的绘画作品《牛》的11张手稿,向苹果公司的设计师阐述产品极简化原理。苹果公司开展类似的培训和交流,不仅对激发员工的创新灵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对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起到了促进作用。

  有时,创新灵感如同一道闪电,在两团富含能量的云朵相互碰撞之下方能释放。企业创新的背后,是创新者的好奇、灵感在散发光芒。探寻到好的创新灵感,企业才能开发出广受欢迎的产品,引领行业发展。(知识产权报 作者 易小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