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消费不是全部 年轻人还应该有更丰富的生活

2018-11-12 09:55:04已围观次来源:南方都市报编辑:夏雪

  11月11日的社交媒体不出意外地被“双11”的消费狂欢占领,短短几年,这个日子从单身年轻人用以自嘲的“光棍节”,变成交易额以千亿计的“购物节”,个中变化显示出商业力量的强大,也折射出时下年轻人对“单身状态”的越发“适应”。例如,轻量化、便携化食品(外卖等)销售额的暴涨,宠物市场的高速增长,以及独自旅行、看电影的比例快速提升,和直播、短视频行业风口的迎来,都跟整个社会越来越“孤独”息息相关。在北上广深,许多年轻人过着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旅行的生活。所谓“女汉子”一说的流行,也跟独居女性越来越多直接相关。

  据统计,中国29-39岁的人群中,有5800万人过着单身或异地的生活,学界将这一群体称为“空巢青年”,与“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并立为三种孤独状态下的人群。80后、90后的年轻人,相当部分曾经是“留守儿童”,现在则是“空巢青年”,在可预见的未来,也有可能成为“空巢老人”。不过,与“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不同的是,做一名“空巢青年”既有被动的原因,也有主动的成分。

  城市化也可以说是最强大的孤独源泉,基本上,只要经济越发达,单身人士就越多;城市越发达,空巢青年的规模也越大。例如,1990年中国的独居人数占比为6%,而2013年则达到14.6%。在欧美发达国家,高达30%以上的人口处于独居状态。具体到城市,2017年,深圳的空巢青年有307万,位列全国第一,北京、广州和上海则紧随其后,而在一些中小城市,空巢青年的比例要小很多。

  在大城市里,“一个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态化。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好。正如外卖解决了吃饭问题,租房或买房解决了居住问题,而高等教育与掌握一门技能则令很多人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经济自由。不过,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社交是人类的天性,这也是构成我们今日文明的压舱石。所以,尽管孤独的年轻人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并且这些年轻人也很愿意将旨在促进社交的“光棍节”变成疯狂买买买的“购物节”,但是仅仅依靠消费本身,并不能令这些空巢青年活出自我。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空巢青年的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过,针对各国内部的空巢青年问题,专家学者们开出的药方都是鼓励和创造年轻人参与社会事务、参加社区融合的条件和机遇。盖洛普咨询公司展开的“快乐”调查所涉及的财务状况、社会关系、目标感、身体状况和社区参与五个方面中,社会关系和社区参与都属于社交范畴。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大城市,缺乏社交,也无法融入居住的社区,那么他即使拥有良好的收入、健康的身体和明确的目标,也很难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一定意义上,今天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和空巢青年群体,都是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留下的“副产品”。过去几十年,我们实现了经济增长,迈入了互联网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社会心理层面的新问题也接踵而至,我们却未能很好地做出应对。

  也因此,在“双11”这样一个与空巢青年有关的日子刚刚过去之际,我们呼吁政府提供更多、更便捷的运动场、图书馆和公共绿地,这样才能促进年轻人走出家门,保持更丰富的生活状态;我们也呼吁广大社会团体突破思维限制,组织更多的群体活动、公益活动和文化活动,让年轻人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至于互联网巨头们,你们完全有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如何将业绩增长与促进年轻人走入社区、积极参加公共生活结合起来,应该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所思考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