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洋葱视频旗下洋葱智库:科技类短视频如何玩出新高度?

2018-02-10 11:15:23已围观次来源:中国网编辑:夏雪

  2018年是短视频行业的绞杀年,红海垂直细分领域的形式愈加严峻,各大当红IP的头部争夺战愈演愈烈。在这样的重压下,短视频创业者的注意力必然会转向蓝海领域内容。母婴、玩具和军事等垂类已经有创作者崭露头角。 科技类短视频也开始占据不小的市场份额,呈现出生机。

  洋葱视频旗下的智囊机构—洋葱智库,基于洋葱视频脑洞云数据,立足全球视野、洞察短视频风云,对全球短视频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给短视频从业人员带来洋葱视频内容出海的思路以及运营方法,是全球短视频行业的风向标。以下是洋葱智库对科技类短视频全球化趋势的洞察。

  一、现有科技类IP“良莠不齐”,供小于求

  近年来,科技类视频在观看量上一路走高,虽然还是属于“小众”视频,但是根据Statista对北美市场的调查显示,其在短视频流量市场中占比已经达到25%,逼近现在火热的美妆时尚类视频。

  传统上讲,科技类视频针对人群往往规模很小,以高学历、宅属性的男性为主力消费人群。一般来说,这类人群具有一定的动手及鉴赏能力;其次,他们拥有在诸多视频领域受众中比较强的消费能力。

  由于他们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学识基础,所以普通的视频内容很难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因此面对这样的人群,“干货”是视频创作者们需要考虑到的第一要务。那么干货又是什么?是能够引导人加以思考,进行知识积累的东西就是干货。

  如今市面上我们能够看到的大多是一些打着知识旗号的视频营销号,他们传播的所谓知识即把外网收集的视频翻译剪辑加工之后冠以混淆视听的标题,再将其上传到视频网站,就这样完成了一次知识的传播和扩散,而且这些所谓的知识内容又更接近于新闻信息。

  因此他们传播的这种“知识”大部分都属于快消类,不是真正能够为我们日常所用的知识。

  当面对的用户是普通观众时,这样的操作勉强能让人接受。但当用户是特定的科技类视频观众时,这样相当敷衍的行为就说不过去了。

  在YouTube上,仅技术(technology)这一个科技区下小的主题,订阅人数就有将近55万,而该主题中诸如通信、人工智能、航天器等更小的分类就超过了8种。此外,各个学科门类都会有专门的视频产出,以供特定人群选择观看。可以这样说,小到怎么生火,大到宇宙运行原理,都有专门的视频讲解说明。

  因此,国外的科技视频观众能够观赏到MinutePhysics(分钟物理)这样通俗易懂的科技入门视频;知识水平更高的观众也有相对更详细的学科门类来进行选择性学习。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现有科技IP缺的不只是观众

  在国内,现有的科技类IP在泛娱乐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 Makerbeta,脑洞+黑科技的娘子军

  凭着最开始的3D打印机拆卸,再到机械手臂、诸葛连弩、金钢狼手爪和空气炮一系列“危险性武器”的大杀四方,Makerbeta团队在今日头条上积累了一大批粉丝随后全网发力,将科技这个硬核元素玩得风生水起。

  其次,女性玩科技本来就是一个噱头,看厌了一大堆老爷们叨叨的年轻观众们怎会放弃科技这个“和尚庙”中少有的鲜花呢?最后,敢拼敢玩也是这个只有小小三人团队的特点。

  除此之外,一批创客粉丝的拥趸也让这个科技IP增色不少。这些人来自五湖四海,从事着迥然不同的职业,有火车司机、碰撞实验室的汽车检验员、写字楼的普通白领,但他们的共同爱好都是鼓捣科技小发明。Makerbeta网站的上线更是让这些DIY狂人们有了一个交流心得、PK技术的好地方。

  2. TESTV,Vlog和最新的智能产品的结合,把Vlog拍的像情景喜剧

  作为一个电子产品体验团队,这个团队的宗旨就是:我们不是测评,是体验!节目的主要形式是vlog,介绍一些当下热门并且专业度高的电子智能产品,体验后给出全方位的产品功能的详细解析。

  与传统测评节目严肃严谨的画风不同,整个拍摄的风格极具故事性和趣味性,并融入了创作成员的日常生活,这样就拉近了与屏幕前观众的距离,再配以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解说,受到了一大批年轻粉丝的追捧。

  例如他们在任天堂Switch体验的那一期节目中,记录他们对新上线掌机游戏的痴迷态度以及宅男日常的生活习惯,把一些现代年轻人群的宅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现有的科技IP大多数将自己的发展范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更多的资源是倾向于创意手工以及开箱测评等方面。那么在科技类视频这个垂类,国外的同行们是怎么做的呢?

  3. MinutePhysics,把原理向观众简单说明

  MinutePhysics是YouTube上的著名科普频道,频道订阅人数已超过420万。由其创立的子频道分钟地球(MinuteEarth)也拥有超过180万的订阅量,目前YouTube视频总播放次数已超3.6亿次。

  “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如果你不能简单说清楚,你就是没完全明白)

  MinutePhysics的创作者们一直将此箴言作为他们创作的根源,其节目创作完全是基于视频制作人员个人对问题本质的充分理解、探究,然后才能平铺直叙、言简意赅地将繁复的知识以简笔画的方式在短短几分钟内输出给用户。

  除此之外,MinutePhysics能够吸引到这么多的观众,其精心准备的选题功不可没。大家在生活中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大雨中是否跑得越快淋得雨越少?而MinutePhysics就将论证过程拍成了一期视频节目。最终证明,下雨时用跑的确实要比用走的淋得雨更少。

  再比如,该栏目尝试解释了《指环王》中精灵王子莱戈拉斯到底能够看多远的问题,将严谨的科学问题与当下热点流行文化结合起来,打破了科学与娱乐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桎梏,也让人看到了科学不仅能“阳春白雪”,也能够“下里巴人”。

  根据Maarten Roos博士发表的名为Science on YouTube: what an audience likes文章,在针对NASA的YouTube官方频道进行详细调研之后,他将科技类视频大胆地分为5种类型,即动画数据、科学故事、纪录片、教育和人物传记。

  在将几类视频进行比较之后,直观数据显示动画数据类视频的最终排名高居榜首。因此,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MinutePhysics能够获得成功。

  4. SciShow,科技宅才懂科技宅

  不同于MinutePhysics手绘图纸的风格,SciShow更多地是以真人秀的模式出镜。其YouTube频道已有超过470万的订阅,子频道SciShow Space订阅人数即将达到百万。目前YouTube视频总播放次数即将突破8亿大关。

  同样的,该频道的创作者们也涉猎颇广,在多个科学领域都有视频创作的成果。其次,除频道本身的创作者们,适时邀请各路学科专家、社会精英人士等参与节目幕后制作、出镜讲授,也是这个频道吸睛的元素之一。

  当然创作者们也会在评论中挑选观众提问进行节目制作,其中一个名为litojonny的观众提出了一个有点令人难堪的问题——“为什么肛门会长毛?”没想到居然得到了创作者们的回应。就这样,一期名为“Why Do We Have Butt Hair?”的节目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国外同行们更多的是在尝试于一期视频解决一个问题,让观众多多注意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尝试运用他们在视频中学到的思考方式来解释这个问题。

  相反,国内科技媒体更喜欢打着“假大空”标题传播一些过时或者完全无用的内容。对于更深层次的“传教”,绝大多数是视而不见的。很多人更关心如何吸引流量和实现商业变现,却忽略了当今观众对科技内容真正的需求,以及作为媒体的基本职能。

  现有的科技类短视频节目在未来节目定位与规划、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行业话语权等问题上还未体现出自己的思考。

  目前,国内的科技类视频看起来就像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缺少大量真正科技圈人士的参与,让内容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无法做到令人满意。正如美妆、时尚博主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只有女人能懂女人,在科技类视频创作中也可以这样说——只有科技宅能懂科技宅。

  三、科技类视频将何去何从?

  无论是国内外最新尖端的技术人员的解读,还是一帮geek的自嗨个性装机教程,亦或是科技达人最新的智能设备测评,甚至是机械狂人的各种DIY器械拆装实验,其实都已拥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

  但在土味视频大当其道的今天,大量的土味元素融入其中,一味追求视觉听觉效果成了当下视频创作的主流。“最新、最热、最前沿”和“冷门、小众、黑科技”曾经是科技类视频醒目的标签,但身处过度跟风流行、过分夸大性能甚至是炒冷饭、宣传虚假信息的现在,可能这也是科技类视频仅存的“遮羞布”了。

  国内科技短视频正身处迷茫期。我们希望创作者在经过不懈探索尝试之后,在观众面前展现出全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