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时报 全球最新科技资讯专业发布平台

父母春节宝典:如何科学逼婚

2017-01-31 14:37:08已围观次来源:人民网编辑:夏雪

  


  看好婚姻:“我跟你爸不是过得也挺好?”

  父母发自内心相信结婚美好,希望你也能一样幸福。国内研究认为,亲子关系是最亲密的社会关系之一,因而对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的影响也非常大。从正面给子女以积极导向,可从鲜活例子出发,建立子女起对婚姻的好感。

  积极导向:“不结婚很好,但结婚也许更好呢?”

  英国心理学家皮特·沃森说过,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寻找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忽略不支持自己观点的意见,并将模棱两可的信息向着有利于自己立场的方向解释。父母那一辈人基于生活经验,预设结婚才能幸福。身边的成功案例确实如同范本让人心向往之。

  设身处地:“我催你结婚只是希望你幸福”

  爹妈觉得有责任把你从小养大,一直照顾到你成家立业。在亲缘关系越相近的对偶角色中,相互之间越熟悉亲密,就越相互负有责任。父母觉得有义务来为你一生保驾护航。这种方式优势在于方式和角度更容易让子女接受。

  千万别再犯的错误示例:

  补偿心理:“我这辈子毁了,现在就看你了”

  父母婚姻可能不幸福,可如果父母寄希望儿女获得成功婚姻,将其作为自身失败婚姻的补偿或慰藉的话,则是站在了儿女个人自由和幸福的对立面。

  被迫达标:“别人都结婚了,你别给爹妈丢脸”

  父母不关心结婚好还是不好,只觉得别人家孩子都结婚你不结婚,他们脸上挂不住。这其实是由于“社会比较”心理,人们通过与和自他人比较来更准确地评价自己。但由于人类在认知过程中更重视负面和消极信息,因此往往导致自我评价降低。父母太在乎外界眼光,会让子女不堪重负。

  权威镇压:“你敢不听你妈的了!”

  相比于你不结婚这件事,父母更生气的是,你居然不听话不去赶紧结婚。当子女反抗父母时,父母感到自身地位受到威胁,有必要捍卫自己权威地位。结婚与否的事实已不重要了,关键是这家里谁说了算。

  最后,希望家长们还是尊重子女的个体选择,“好饭不怕晚”,催出来的婚姻并不见得能和谐幸福,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可以谨慎选择走入婚姻。